2021年5月12日是中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,今年的主題是“防范化解災害風險,筑牢安全發(fā)展基礎”。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。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印發(fā)通知,對做好2021年全國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。
全國防災減災日來由:2008年5月12日,一場有著巨大破壞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發(fā)生,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(chǎn)損失。為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,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從2009年開始,每年的5月12日定為“全國防災減災日”。 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的大地震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難、17912人失蹤。這場大地震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難以愈合的心靈創(chuàng)傷,
自然災害、意外事故,是潛藏在校園學生身邊的危險之源。在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,法研堂利用互聯(lián)網(wǎng)+法治宣傳教育,結合VR虛擬現(xiàn)實技術進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,搭建校園自然災害應對技能宣傳平臺,建設VR校園防災減災體驗,學校老師、學生可根據(jù)模擬情境完成防震演練和應急避險等一系列校園安全活動。
法研堂法治VR內(nèi)容包括模擬法庭、禁毒普法、地震避險、自然災害、用電隱患、交通安全、消防安全、防溺水、防拐騙、防暴恐、防霸凌等12個主題。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、心理學部專家審定后發(fā)行。
法研堂倡議通過線上線下加強校園安全教育,將安全教育納入防災減災教育體系中,成為緊要的時代主題。學生—家庭—校園聯(lián)動,發(fā)揮家庭和學校的合力。尤其是發(fā)揮校園主導作用重視防災減災教育,做好科普宣傳和落實保護責任,利用高科技技術推陳出新,創(chuàng)新防災減災VR科普宣傳新模式。
在校園安全教育板塊,通過VR體驗,將學生“置身”在學校場景中,進行防踩踏、地震逃生、防暴恐、防拐騙、防霸凌等場景演練,提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。結合學生特點將防災減災知識納入相關學科課程、教材和日常教育中,普及學生安全知識,培育校園安全文化,促進安全意識的提高。